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
落地后接力报告“感觉良好”
(相关资料图)
就在几天前
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喜事连连
航天员的成长故事
也引发网友的关注
“25年的飞天经历
让我更加坚信梦想的力量
更加相信坚持的力量
无论年龄多大
能够被祖国需要
就是最幸福的”
在今天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邓清明
安全顺利出舱后
说了这样一段话
感动全网
18岁那年参军
是邓清明第二次来到
离家几十公里外的小县城
会鸣笛,会冒烟
会带着他一路向北的绿皮火车
他从未见过
在那之前
邓清明去过的最远的地方
是邻乡,他在那读的高中
13公里的上学路
每每得走两三个小时
书包里
背着母亲自己做的干粮与咸菜
“我是30多年的老兵了”
当了十几年的飞行员后
1997年年底
邓清明被挑选入航天员队伍
天空与太空,一字之差
对人的要求,却是脱胎换骨
训练与学习
成了邓清明生活的全部
中国航天员大队首批14名航天员
“怎么苦怎么训!”
航天员的训练
需要突破人的一个又一个极限
有时候,等到他从训练室出来
外面的天都黑了
“身体僵硬,手会一直抖”
想去吃个饭
夹起的菜
抖着抖着就掉在了地上
2003年
邓清明完成了全部140多个
科目的训练与考核
具备了独立执行
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
此后
他开始了漫长的“替补”生涯
在神九、神十
神十一、神十二飞行任务中
邓清明四次进入备份乘组
在历次担任“备选”的任务中
邓清明始终保持高强度学习和训练
高速旋转的离心机训练
连续7天保持负6度卧姿的
头低位卧床训练
低压缺氧、模拟失重……
8大类、上百个课目训练
在训练的科目、时间
内容、强度以及考核标准上
备份和主份都是一样的
他曾几度作为待命的航天员
待在发射场
目送着战友直上九天
46岁,他错过神舟九号
47岁,他错过神舟十号
50岁,他错过神舟十一号
……
56岁,他没有错过神舟十五号
2022年11月28日
经过近25年的等待
56岁的邓清明和神舟十五号一起
载着希望与梦想奔向太空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
邓清明说道:
“太空不会因为我的故事感人
就向我张开怀抱”
25年、9125天、219000个小时
邓清明怀揣星辰大海
做一件事、寻一个梦
这梦太远
远在九天银河之外
这梦又很近
近在邓清明上下求索的日日夜夜
一个人能为梦想坚持多久?
这种坚持是值得的吗?
邓清明用25年
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神州十六号发射那天
全村一片沸腾
乡亲们一起观看直播
桂海潮家乡村民观看直播
施甸县三中组织观看直播
大山里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90后”强玉杰
山西临汾市吉县文城乡
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
这里走出了个
中国科学院博士后
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
他就是
入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的
“90后”青年科学家强玉杰
强玉杰1992年出生于吉县文城南村
父母皆是质朴的农民
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农忙了回家种地
农闲了出去打零工
在强玉杰的童年里
穷和苦是最深的记忆
由于家境贫困
全家人省吃俭用地供他上学
而这也使他懂事很早
学习起来也比其他孩子
更认真、更努力
在父亲强书荣的眼里
儿子从小脑筋比较活、喜欢学习
强书荣说
“咱们农村的孩子
只要能上个大学
毕业后找个稳定的工作
我们做父母的就已经很知足了”
然而强玉杰往后走的每一步
都远远超出父亲的预期
也让他成了周围人口中
“别人家的孩子”
大学时期
强玉杰在学校待得最多的地方
是化学实验室
化学领域是他策马飞奔的天地
硕博期间先后摘取
重庆大学和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奖
5年内先后发表了30多篇SCI论文
其中有10篇为第一作者
远远超过有关要求
且大多发表在中科院一区刊物
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多篇文章入选了ESI高被引论文
攻读博士后期间他在
海洋新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开展工作
以东海、南海、深海为背景
开始将自己所研究的基础理论与
应用技术相结合
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1年7月强玉杰博士后出站
选择在北京科技大学工作
他一如既往地将
热情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
深耕深海、航空航天、石油石化等
极端环境设施的防护新材料与新技术
他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搞科研
以重大工程材料长寿命可靠服役的
“卡脖子”难题为主线
开启了“攻关模式”
强玉杰在材料长寿命可靠服役行为与
防护技术方面
已取得了系列创新性进展
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他研发的离子液体、植物提取物等
新型绿色缓蚀剂及系列功能防护涂层
对海洋牧场、沿海火箭发射塔架及
复兴号高铁等重大工程装备的
长效防护提供了重要支撑
这些科技成果的应用均取得了显著效益
更坚定了他科技报国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90后”青年科学家
他先后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全球顶尖前十万科学家榜单
并成为最年轻入选者之一
目前他积极承担并参与了
国家、省部级及企业等十余个项目
在相关领域
共发表SCI论文80余篇
ESI高被引论文14篇
编写专著章节4部
申请10项国家发明专利
因为出色的科研成果
他相继被聘任为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
缓蚀剂专委会委员
北京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及
中国化工学会水处理专家库专家
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主旨报告
担任10个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期刊的
客座主编、编委以及青年编委
40余个国际高水平SCI期刊的评审专家
曾经那个孩子已经长大
用努力书写了属于自己的
不凡人生
走出山村的科学家竺淑佳
“研究是为了帮助更多人”
编 辑丨韩志博、简蓓茜校 对丨袁 博校 审丨贾文程值班编委丨钟亚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