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年来,楚雄州姚安县大力发展现代花卉产业,建成一批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高端花卉基地,引进一批链主企业引领高端花卉产业发展。目前全县花卉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过15亿元,成为云南省“一县一业”花卉产业特色县。
姚安云秀花卉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切花月季新品种选育、种苗繁育、鲜切花高效栽培、采后分拣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2年,公司牵头联合21个花卉企业(协会)成立了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花卉产业联合会,采取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联合会、产业联合会带动会员企业、会员企业辐射花卉产业的发展模式,走出了“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互助共赢”的联动抱团发展之路。
党建引领促发展。按照“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的工作思路,打造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新样板”。由姚安云秀花卉有限公司党支部牵头组建花卉产业党建联盟,凝聚全县21家花卉企业(协会)党建力量,采取“行业党组织+企业党支部+村级党组织”的共建联建模式,把村党组织与花卉企业党组织连接起来,促进村企共建共赢,由共建村动员组织、共建企业设置岗位,联合会会员企业向共建村年提供就业岗位6000余个,实现每人每年有务工收入3万元以上,把党组织的优势转化为花卉产业发展优势,双向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群众就业难问题,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辐射带动促发展。依托花卉产业联合会这一平台,带动全县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4户家庭农场、5户专业种植户发展花卉产业,截至2022年底,全县花卉种植面积达到1.95万亩,“无土化”种植面积达0.43万亩,鲜切花产量突破5亿枝,种植主体达52户,花卉从业人员6200余人,实现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5亿元。
科技创新促发展。紧扣“品种、品质、品牌”3个核心环节,引导会员企业投资新建和提质改造“无土化”花卉基地1434亩;与中国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专家工作站、研发中心、培训基地,借助“外脑”促进产业开发创新;积极开展新品种研发选育、鲜切花高效栽培技术、优质种苗繁育关键技术攻关,累计培育“金辉”“金彩”“梦魅”等自主知识产权月季品种7个;加快商标注册、绿色品牌认证等工作,注册“云秀”“花木里”“滇耘”等品牌商标6件。
以商招商促发展。加大以商招商力度,通过建立政府、企业、银行“334”项目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由政府投入30%财政资金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种植大棚、包装车间、加工厂房等,引进经营主体投入资金30%,配套完善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等设备设施。同时,建立政企联动担保机制,银行金融贷款投入40%,为企业提供经营环节流动资金的方式,共整合涉农资金1.52亿元,吸引社会资金投入1.64亿元,建设高端温室花卉基地24个5768亩,引进昆明国际花拍、云南云花、江苏天狼星、毅云花卉等21户省内外知名花卉龙头企业以租赁的方式发展花卉种植。2022年末,已发展花卉种植主体52户,有力推动了花卉产业的高端化、优质化、高效益快速发展。
利益联结促发展。积极探索把花卉产业基地建在坝区、利益联结在山区的“山坝牵手”异地结对利益联结机制,将产业发展优势不突出的边远山区项目资金与坝区优势资源整合开发,构建“会员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链条,既解决了山区产业培植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园区产业基地投资少的问题,让更多农户获得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资产收益、订单销售等多重效益,走出了一条整合资金发展“飞地经济”,以花卉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截至2022年底,姚安县兴姚农业开发投资公司拥有固定资产1.86亿元,实现资产租赁收入984.07万元,上缴税金323.01万元、支付土地流转成本105.77万元和经营费用51.76万元,全县9个乡镇77个村集体及脱贫户可分配收益494.04万元。各类种植主体带动全县19户农户发展花卉订单生产280亩,农户实现收入2240万元;吸纳群众就近务工6200余人,群众实现务工收入1.86亿元。真正实现企业稳步发展、村集体经济增收、群众致富“三赢”。
云南网通讯员 王劲锋 谢顺畅 何祥
关键词: